形态描述
翅展 雄35~38 mm,雌38~46mm。
形态 触角干棕灰色,栉齿棕色;下唇须棕灰色,外侧黑色;头、胸部浅棕灰色;腹部棕色。前翅浅棕白色,内线和外线暗棕色,锯齿形,隐约可见;在中室末端有三个暗棕色斑点;亚端线由一列暗棕色点组成,其中1A脉下方的点最大;缘毛棕灰色与暗棕色相问。后翅棕色,前缘和中室外缘浅棕灰色;中室末端有一暗棕色斑点;缘毛同前翅。
雄性外生殖器 上钩形突顶端呈两叉状,两叉通常不等,在上钩形突亚顶端的背中央有一小齿突;钩形突带状,在端部中央微凹陷,其两侧形成突起,骨质化甚弱;抱器瓣骨质化强,在腹缘近中央有一齿突,背缘端半部有一膜质指状突;阳茎基环基部宽,端部尖锐,在其顶端有两个尖齿;阳茎端有一列齿突,在其下方有由微小刻点组成的刻点区。
观察标本 2♂♂1♀,海南尖峰岭天池、900m、1980.Ⅳ.10~17、张宝林采;1♂,福建南平、1980.X.26。
形态 触角干棕灰色,栉齿棕色;下唇须棕灰色,外侧黑色;头、胸部浅棕灰色;腹部棕色。前翅浅棕白色,内线和外线暗棕色,锯齿形,隐约可见;在中室末端有三个暗棕色斑点;亚端线由一列暗棕色点组成,其中1A脉下方的点最大;缘毛棕灰色与暗棕色相问。后翅棕色,前缘和中室外缘浅棕灰色;中室末端有一暗棕色斑点;缘毛同前翅。
雄性外生殖器 上钩形突顶端呈两叉状,两叉通常不等,在上钩形突亚顶端的背中央有一小齿突;钩形突带状,在端部中央微凹陷,其两侧形成突起,骨质化甚弱;抱器瓣骨质化强,在腹缘近中央有一齿突,背缘端半部有一膜质指状突;阳茎基环基部宽,端部尖锐,在其顶端有两个尖齿;阳茎端有一列齿突,在其下方有由微小刻点组成的刻点区。
观察标本 2♂♂1♀,海南尖峰岭天池、900m、1980.Ⅳ.10~17、张宝林采;1♂,福建南平、1980.X.26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浙江(天目山、莫干山、温州)、福建(南平)、湖北、湖南(张家界、衡山)、广东、海南(尖峰岭)